跳转到内容

技术城市是怎样炼成的

美、中两国合计占据第一太平戴维斯技术城市指数排行榜三分之一以上的民歌,两国技术城市的增长模式是否相同?

Kevin Kelly
第一太平戴维斯美国高级董事总经理

James Macdonald
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研究部高级董事

从第一太平戴维斯技术城市指数排行来看,美国城市的排名相对靠前,然而中国城市增长迅速,且在全球风险资本投资中占据更高份额。本篇邀请到第一太平戴维斯美国高级董事总经理Kevin Kelly和中国区研究部高级董事简可(James Macdonald),就各自区域市场技术城市的关键属性、技术类型和重要企业代表,以及技术产业对当地房地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技术城市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站在创新与投资的角度,区分一座技术城市与其他技术城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Kevin Kelly: 术城市有各自的成长轨迹,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拥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旧金山和圣何塞的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着源源动力。

如果将这些因素与生活品质相叠加,就会发现每座技术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驱动力。相比圣何塞,旧金山更为20岁出头年轻人群所青睐。 从中可总结出两点:其一,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各有千秋;其二,生活品质和城市布局是影响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简可: 北京拥有中国顶尖高校,它们是技术企业的人才储备,也是创业孵化器。杭州是阿里巴巴的大本营,得益于此,当地的技术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杭州也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深圳不断转型突破,从制造基地到硬件硅谷,再到如今的软件和金融枢纽。它还吸引着大量来自全国各地、充满活力、满怀抱负的劳动人口。

第一太平戴维斯亚太区研究部主管Simon Smith常驻香港,他认为香港正成为金融科技孵化器,因为它不仅是一个全球金融中心,也是中国金融服务企业进行国际扩张的重要跳板。

KK: 纽约虽然是全球最贵的城市之一,但由于宜居指数较高、技术发展领先,依然令年轻人向往。对于受过良好教育、尤其是从事技术行业的年轻人来说,在技术城市生活,无需太过担忧住房成本和其他开支压力。如果计划组建家庭,则情况要更加复杂。即便是在房产成本较低的城市,例如德州的奥斯汀,也很难在市中心地段找到面积、价位都合适的住宅。

 

哪些城市已形成专门的技术领域?对房地产市场又有何影响?

KK: 在美国,奥斯汀、波士顿是硬件技术的温床,波士顿、圣地亚哥以生物技术为核心,洛杉矶则以音乐和电影相关技术见长。这往往是企业与当地高校资源反馈循环的结果。某高校的计算机科研成果催生出一个个企业集群,企业再以专业技术实践“反哺”高校,推进相关课程建设升级。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虽然排名在全美前六开外,但已成为安全相关技术发展的核心城市;亚特兰大则依托乔治亚理工学院的资源支持,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企业聚集效应在房地产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租金上涨。纽约的中城南区(Midtown South)拥有成熟的技术产业,租金在经历一轮爆发式上涨后,已与中城区传统写字楼的租金不相上下。旧金山市中心的办公空间也十分抢手,如想租一幢大楼,必须尽早出手。选址决策不仅要考虑现有员工的诉求,还应放眼长远,关注行业人才向往生活和就业的区域。以奥斯汀为例。技术公司宁可支付市中心每平方英尺50-60美元的租金,接受交通拥堵、员工长时通勤的繁琐,也不愿在驱车15分钟可达、租金低至每平方英尺20美元的区域“屈就”。

简可: 阿里巴巴效应使杭州成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技术中心。阿里作为中国电商巨头,旗下拥有多家“独角兽”企业。很多技术企业慕名来到杭州,希望可以近水楼台。这就是阿里巴巴的集聚效应。西区的成都已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中心和业务流程外包中心。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于东部城市,高新技术和商务流程外包成为当地写字楼市场的重要支撑。媒体及内容产业在中国受到严格监管,因此相关技术企业需要尽可能接近决策中心——北京。深圳拥有大批应用程序开发企业,这类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倾向于寻找灵活办公空间。

 

这些城市是国际技术企业在中国布局的首选市场。企业选址决策会考虑哪些因素?

简可: 国际技术企业选择中国,看中的是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及其接纳新兴技术的积极态度。中国的网络购物和移动购物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原因也正在于此。技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对人才的吸引和挽留能力。这意味着北京、杭州、成都等高校资源集中的城市受到技术企业欢迎。 上海作为高度国际化的金融之都,自然是公司总部选址的上上之选。

Simon Smith对此还有补充:“香港是亚洲最具活力、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拥有多元的国际人才资源。无论生活还是就业,香港都令人向往。”

KK: 亚马逊和苹果等技术巨头纵然实力雄厚,也同样需要面临激烈的人才竞争。亚马逊此前称第二总部将同时落户纽约和华盛顿特区,但今年2月宣布停止推进纽约第二总部计划。亚马逊本可采取差异化选址策略,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备选方案中最大也最贵的两个城市。由此可见,规模是亚马逊的首要考量。亚马逊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建设还将继续推进,而随着纽约第二
总部的搁浅,我认为纳什维尔项目的规模将有所扩大,为当地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大型技术企业的选址一般还会考虑员工的居住需求,而这也是亚马逊令人费解的地方。传统技术城市都很昂贵。旧金山就是一个典型,不仅家庭开支大,通勤成本也很高。 对一般大都市而言,离市中心越远,房价就越低。 旧金山湾区则是个例外,即使离了城区,房价依然高得离奇。

 

技术企业已成为这些城市房地产的主要用户,房地产市场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简可: 在中国,企业选址布局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政府会按照国家战略需求以及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划拨专门区域。上海目标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将通过针对性的分区规划以及激励政策,吸引并扶持人工智能企业。上海还联合杭州、嘉兴打造“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从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KK: 随着技术业的扩张,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给当地房地产格局带来巨大影响。这种集聚效应在纽约、旧金山等城市尤为明显。过去,增长迅速的技术企业多位于外围板块。如今,技术产业集群已转移到波士顿、纽约和奥斯汀的市中心区域。

另一个主要趋势是联合办公的扩张,且这与技术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像WeWork这样的联合办公品牌本身就是租赁市场的主力租户,主要面向初创公司和孵化器提供灵活办公空间。

 

技术城市是共享移动服务的标杆以及绿色交通模式的先驱。它们是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和机遇的?

简可: 中国是共享单车的发源地,摩拜单车、ofo小黄车是最早出现的两个品牌。共享出行应用市场的竞争也异常激烈。继市场主导者滴滴出行之后,陆续出现一批新平台参与竞争。滴滴出行已在2016年收购优步中国业务。

中国的公交发展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计划2010年至2020年间投入3,000亿美元用于地铁系统建设。上海拥有世界最长的地铁系统,总运营里程达到676公里,此外在建里程120公里。房地产开发往往以交通节点为中心,因此公交网络的发展对房地产开发至关重要。

KK: 共享移动出行往往与技术创新保持同步,技术城市顺理成章地成为新理念的试验场。然而试验结果显示,共享出行很难与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和谐共存。这部分取决于人类心理:共享汽车或单车固然利于环保,但除非可以节约时间或成本,否则很难让人们心甘情愿花费更多时间,只为做正确的事情。供应过剩也是城市规划者当前亟需应对的问题。因此,共享方案的可行性将继续成为城市层面的一大辩题,学术界与实战界恐仍难以达成共识。

 

未来还有哪些技术城市值得关注?

简可: 广州是唯一没有被纳入技术城市指数的中国一线城市,其愿景是成为跨境电子商务中心。根据规划,琶洲将打造电商总部CBD。中国还将建设一批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预计西安将因此获益。此外,高校资源集中的武汉和南京也具备竞争潜力。

KK: 北卡罗莱纳州首府罗利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里有开设计算机科学课程的优秀高校,包括卡罗莱纳大学、杜克大学等,还集聚了一批生物技术企业。目前该城市正在经历硬件、软件人才的爆发式增长。IBM在去年10月以340亿美元收购总部位于罗利的软件提供商Red Hat,成为全球技术领域第二大交易。

还有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不过这一选择有些不按常理。我们曾研究了奥斯汀早期成功的主要因素——产出规模、住宅成本、夜生活等等,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一组城市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纳什维尔综合表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