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协会前主席 Hank Dittmar主张建造密集的中高层建筑
公共交通建设和绿色环保生活所需的高人口密度可以通过多层综合体项目来实现,这一点已经得到反复验证,真实案例可参照伦敦的马里波恩、巴黎市中心、纽约的格林威治村以及波士顿的后湾。这些地区在建成数十年后仍然保有较高价值,商店、咖啡馆和工作空间的多元组合使街道兼具安全、活力与休闲气息。
第一太平戴维斯为王子基金会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传统城市主义打造的项目,其产生的销售和再售回报往往要超过郊区的传统开发项目。
建造高层公寓楼并将其出售给投资者,起初似乎能够保证较高的投资回报。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城市的买家对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都不陌生。大楼尚未开工,投资者就得到回报率达 20-30% 的承诺。如今在温哥华、伦敦和悉尼等热门城市,这类建筑供应量十分充足。然而还有成百上千幢大楼已经获批但尚未动工,实际供应可能会超过市场对豪宅和公寓的购买或投资需求。
我们更为需要的是不同价位的低层到中高层住房——联排别墅、四至八层的高端公寓,以及小型综合体建筑。简言之,我们需要的是城市主义。
高层建筑与城市居住区委员会主席 Steve Watts 分享开发高层建筑的好处
人口激增和特大城市的发展意味着世界将需要以有限的资源(包括土地)容纳更多城市居民。这是一种城市密集化发展模式,可通过建设高层建筑来解决——但这绝非终极解决方案。关键是要有合理的存量组合,同时关注公共空间,确保兼顾基础设施和社会关系。在许多国际都市,豪华住宅楼对经济实力的要求以及它们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受到人们关注。
占据天时地利的高层建筑,只要符合城市的战略规划框架、采用合理设计,当然能够最大限度地给环境加分。除了功能性之外,城市还需要一种吸引力,而精心设计的高层建筑能让人在身心愉悦的同时专注工作。
从可持续性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并没有一刀切的答案,因为虽然修建高层建筑消耗了更多资源,但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在未来数年,随着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高层建筑解决方案或将呈现不同的面貌;比如,建筑在高空彼此建立连接(如空中街道),在另一个平面复制传统的地面街道。技术革新也可能使高层建筑变得更轻便、更高效、更具成本效益。